山大本科教育
系统设计 拔尖教育铸就人才成长之路

拔尖教育是我校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家战略,广泛借鉴世界一流高校精英教育培养经验,构建拔尖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举措。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推行多种模式培养拔尖学生,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发展空间。

一、树立培养标杆,基地培养肇启拔尖培养

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基础科研和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1年数学专业入选第一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坚持“厚基础、拓视野、强素质、重能力”的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开创了我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先河。此后,先后又有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从这些学科的毕业生中已经成长出20 多位两院院士和国学大师,逐步成为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为基地班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精英人才创造条件。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0%的优秀学生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2010年为了发扬传统、弘扬学术,更好地激励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六个国家基地均以学界泰斗分别命名为闻一多班、潘承洞班、王淦昌班、邓从豪班、童第周班、曾呈奎班。

二、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目的是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作为入选该计划的20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山东大学于2010年3月完成了《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2010年7月成立了“泰山学堂”,全面负责方案的实施。

泰山学堂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教授担任院长,秉持全球视野、世界高度,聚集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学者,打造顶尖导师团队;依托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5个专业取向,采用提前批次录取、跨校区选拔等多元化选拔机制,每个专业每年招收15名具有培养潜质的一流学生;实现一流经验、一流师资、一流条件、一流氛围、一流管理等“五个一流”,实施住宿学院制、游学制和导师制相结合,培养方案个性化和弹性化、教学国际化和小班化的“三制四化”学习和管理模式;按照八年“本博贯通”制,采用“通专结合、文理交融,学研并重、强化创新,多种经历、三个相跨”的宽口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的大科学家、大学问家。

目前学堂国际化培养已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国内为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输送最多优秀本科生的基地;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海外深造涉及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众多海外知名高校,使每一名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有志于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的优秀学子,在本科期间拥有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和研究的经历。

三、发挥优势学科,夯实拔尖人才培养基础

学校总结泰山学堂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优势学科作用,先后开设了“尼山学堂”“齐鲁医学堂”“崇新学堂”,将泰山学堂成功理念和运营模式应用于人文学科、医学学科、工学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当中,形成了四峰竞秀局面。同时各类基地班、实验班、国家卓越计划等齐头并进,共同筑成山东大学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

1.尼山学堂,“文史见长”助推人才成长

山东大学素有“文史见长”美誉。一大批古典语言文学和历史学领域的宗师级专家学者造就了学校发展历史上的两次辉煌。这也是山东大学提出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最有代表性的大学这一目标的底气所在。

2012年,山大设立以孔子出生地尼山命名的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尼山学堂”,“继绝学、铸新知”,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办学,致力于打造东方古典学术研究中心;践行“招得好学生,请得好老师,开得好课程,用得好教材”的办学宗旨,以兴趣为导向面向全校各专业选拔优秀学生,致力于培养潜心研究中国古典学术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家。

学堂每年招生20人左右,面向全球招聘知名专家教授,实行国际化联合培养,采用“1+3+3”本硕贯通一体化培养,精心设计了“古今打通、中外打通、本硕打通”的课程体系,实行小班授课,创造了“论文+游学”的教学模式和自由选择专业学位的毕业安排,成效突出。经过5年建设,尼山学堂已成为山东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特色区、优势区和示范区,走在了国内最前沿,成为山东大学的又一张名片。为扩大国学文化和国学教育在海外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尼山学堂已启动了港澳台国学班的筹划工作。

2.齐鲁医学堂,造就杏林英才

山东大学的医学学科历史最为悠久,是中国近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拓荒者之一。2012年,学校设立基于齐鲁医学悠久历史与文化命名“齐鲁医学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中国未来临床医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齐鲁医学堂每年在临床医学新生中选拔30名学生,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导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专职班主任,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规划;采用“高标准、模块化、多出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5+3”一贯制培养,设置“海外访学、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大家讲坛、病例分析”五个特色培养项目,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强化科研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一批兼具精湛临床技能及良好生命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目前,学堂已有三届毕业生,绝大多数进入国内顶尖医院从事医学研究工作,超过一半学生毕业后一年内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展示了过硬的培养质量和深厚的发展潜力,广受赞誉。

3.崇新学堂,培育未来科技菁英

山东大学工学学科有着优良的办学传统,在金属材料、能源动力等领域影响卓著,人才辈出。2017年,学校取“崇实求新”之校风,成立“崇新学堂”,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领跑者”理念建立新兴学科和产业人才培养实验区,扎实为学,创新引领,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工程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

学堂实行开放式选拔与淘汰机制,依托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与项目研究,每年从全校选拔30名优秀学生,本着“需求重构、本硕打通、夯实基础”的原则,采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化校企合作,按照“产业需求→工程实际→项目方向→研究领域”的理念优化培养方案,构建集“夯实知识基础、强化实践技能、培育创新能力”为一体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本开展递进式教学,形成了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导向的特色工程教育模式,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

4.多点开花,全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除了教学、科研实力扎实的基础学科外,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拔尖应用人才。采用本硕博贯通和双导师制,和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新闻从业者。为鼓励培养模式创新,学校还设立了彭实戈班、华罗庚班、法学试验班、文史哲校级人才培养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医学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工业生态校级人才培养基地、七年制医学专业等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长学制特色试验班,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又一大亮点。

从基地班到卓越计划,从泰山学堂到四大学堂,山东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坚持面向全体本科学生,涵盖了学校所有学科门类,并且实现了从国家层次到省部层次、学校层次的全方位覆盖。学校依靠政策、管理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不同层次类别的紧密衔接与合理配置。


版权所有:韦德网站   COPYRIGHT© 2018-202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4771